用药不合理是导致药源性疾病、引起严重药害事件的关键。如2011年2月发生的“尼美舒利事件”,正是与该退热药的不当使用有关。该药虽是处方药,但价格便宜、缺乏监管,家长们随时就能在药店买到。由于缺乏医师用药指导,家长易给患儿过量或长期用药,导致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大增加。从某种程度上说,不合理用药才是造成这次药害事件的“罪魁祸首”。
总的来说,合理用药要求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和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由于药物的品种及疗效有限,而疾病的种类及严重程度无限,不能简单地以疾病是否治愈作为判断用药是否合理的标准,而要遵循安全、有效、经济、方便这一客观标准。尽管对于合理用药的理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合理用药,必须考虑疾病、药物及患者等多方面因素。
(1)明确疾病诊断,减少用药失误 有时候疾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不典型或缺乏特异性,易造成诊断失误。比如疟疾患者,会有头疼、发热、鼻塞、流涕、四肢酸软等症状,在流感流行季节很容易误诊为流感。如果此时使用解热镇痛药、银翘解毒片等进行对症处理,极易掩盖病情,导致病情延误。因此,疾病的明确诊断是合理用药的必要前提。
(2)选择最佳药物,避免药物滥用 选药要有明确的指征。针对患者具体病情,选择药效可靠、方便安全、价廉易得的药物制剂,禁止使用疗效不确切的药物。
选药还应排除禁忌证。考虑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伴有的并发症的影响,如患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同时患有胃溃疡,若使用水杨酸类药物,则可以加重溃疡,甚至引发胃出血。
选药还要注意合并用药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同时应用或先后应用两种以上药物,可使药物效应增强或减弱,从而影响疗效和引起不良反应。此外,药物在体外也可直接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相互作用而影响药效或增加毒性,即配伍禁忌,输液配置与静脉滴注时须特别注意。
(3)制订最佳治疗方案,实行个体化给药 基因的差别让患者对治疗药物的反应有所不同,需要针对每个个体的不同特性来制订给药方案,因此很多情况下“同病不能同治”。实行个体化给药需要在选择了合适药物后,根据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设计针对个体的有效血药浓度的治疗方案,包括给药途径、剂型、给药剂量、给药间隔时间和疗程等选择。
为普及合理用药知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合理用药”,以下将介绍一些常见疾病的合理用药须知。但必须注意的是由于大部分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所用的药品大多都为处方药,因此必须经医师确诊后开出处方并在医师指导下方可购买与使用
上一篇:你真的会吃药吗?这些用药误区躲远点!
下一篇:为什么要看药品说明书